环境监管“牙齿锋利”:“十三五”期间环境罚款增长3.1倍,今年将开展四项专项执法活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从雾炮车对着环境监测点喷水到使用COD去除剂在水质检测中玩“障眼法”,监管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责任逐步压实,期间为应对环境监测而采取诸多手段造假的罚款法活新闻也屡见报端。
4月28日,增长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2021年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曹立平指出,近年来,各地在日常监督执法中,依法查处了一批监测数据造假案件。环境执法的目的就是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环境违法问题在现阶段是客观存在的。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抓好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对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过去五年间,生态环境执法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环境监管真正“长了牙齿”。曹立平介绍,“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执法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全国共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83.3万件,罚款金额536.1亿元,分别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4倍和3.1倍。全国适用新《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案件达到14.7万件,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对于2021年的环境执法工作,他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在国家层面组织四项专项执法活动:一是联合公安部和最高检开展危险废物环境违法专项,重点打击跨行政区域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二是联合公安部和最高检开展针对监测数据造假的专项,严厉打击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的环境违法犯罪;三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监督帮扶,针对问题突出的行业开展专业化监督,针对问题严重的区域进行机动化帮扶;四是开展自然保护地专项,即“绿盾”行动。
其中,大气监督帮扶专项中将加大对钢铁行业在内的重点行业帮扶力度,组织专业力量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此外,还将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专项,会涉及到一些VOCs排放企业。对于涉及氮氧化物的重点排放行业和企业,也会纳入相关的专项监督帮扶之中。
曹立平强调,各地要针对突出的区域性、流域性、行业性生态环境问题,充分发挥交叉检查、监督、帮扶等方式的优势,统筹调用区域内精锐力量,破解地方保护,保障执法行动效果。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责任编辑:情感故事)
- 单碳目的下,煤冰止业的“破”与“坐”
- 存量尾套房贷利率若何调?多家银止解读十小大细节
- 中国收现新的鸟翼类恐龙化石“配合祸建龙”
- 酬谢、住房……那些政策,与教师有闭
- 蒲黑建新煤化:增强煤场操持 扎松效益“心袋”
- 四川新闻联播丨筑牢底线惦记 我省各天睁开牢靠隐患排查
- 厦门305名员工驰援武汉复工企业 views+
- 厦门理工学院团队获2020德国红点设计奖 views+
- 境外人员入厦如何层 “过关 ” views+
- 厦门实行“三快”机制处理涉疫投诉 提高工作效率 views+
- 厦门:思明区各学校多方式完善线上教学 views+
- 厦门:78台隧道风机维保 夜间将占用车道 views+
- 最高法工作报告“案说”保护未成年人 views+
- 消费市场强势回暖“年味”经济全面复苏 views+
- 节后上班第一天农技专家到田间 views+
- 我市开展春节前“扫黄打非”联合检查行动 views+